黨員是黨的肌體細胞,是推動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黨員教育培訓是鍛造高素質黨員隊伍的關鍵抓手。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2024—2028年)》,充分發揮周恩來總理誕生地、新安旅行團發源地、紅色資源富集地的獨特優勢,建立健全分級分類指導、精準精細施教的教育培訓體系,引導廣大黨員凝心聚力、干事創業,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砥礪奮進。
堅持基本培訓與地區實際相結合,持續提升政治引領力。黨員教育培訓是黨的建設基礎性工作,必須扎實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一是深化主題主線。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擺在黨員教育培訓最突出位置,統籌安排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課程,在黨校主體班次比重不低于每學期總課時的70%,做到逢班必設、開班首講。多形式、全方位推動廣大黨員深學細悟,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二是深挖時代價值。結合新的時代特點,充分挖掘周恩來同志故居、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等紅色資源,開發“周恩來的家國情”“新安旅行團”等22個精品課程,推出“走近人民總理周恩來”“承繼革命傳統”“廉潔文化之旅”等8條精品教學路線,推動廣大黨員從中汲取力量,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把周總理的家鄉建設好,很有象征意義”的殷切囑托。三是深耕要素載體。圍繞黨員隊伍政治能力提升,進行教育培訓資源“供給側改革”和“本土化改造”,科學編制“國資大講堂”等重點計劃班次80個,專題設置黨的建設、文旅融合等特色課程39個,組建85名由“翔宇先鋒”“紅色主播”“百姓名嘴”等組成的師資隊伍,串聯453個黨群服務中心、“淮新驛站”等點位陣地,全面構建黨員教育培訓的“四梁八柱”。
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主抓相結合,更好提升因材施教精準度。黨員的身份類型逐漸增多、分布領域逐漸擴寬,黨員在不同行業和地區之間的流動也愈加頻繁,提高黨員教育培訓質效必須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一是構建分級培訓體系。建立健全“區級層面示范領學、鎮級黨委兜底促學、基層黨支部精準送學”的協同培訓機制。區級層面聚焦黨組織書記“關鍵少數”,舉辦培訓班30期,推動“頭雁”先學深學、示范帶學;鎮級黨委動態化管理黨員參訓情況,實行“一人一檔”跟蹤管理,舉辦各類集中性培訓360余期,做到“應訓盡訓、不重不漏”;基層黨支部聚焦流動黨員、特殊群體、年老體弱黨員等創新“返鄉共學”“線上推學”“上門送學”多種模式,破解參訓難題。二是創新分類培訓模式。堅持靶向施訓、精準賦能,圍繞農村黨員、城市社區黨員等6類黨員群體,蹲點調研118個基層黨組織,以座談了解、隨機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梳理出“產業技能缺、治理方法少、群體凝聚力弱”等個性需求,定向實施“振興旗手話集體經濟”“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新興領域先鋒培育”等行動。根據不同領域黨員活動范圍,設置“田間課堂”“車間課堂”“驛站課堂”等6類實踐教學點36處,實現“家門口學本領,實踐中強能力”。三是強化全面覆蓋質效。堅持“全覆蓋、分層次、重實效”原則,構建“督學—評學—踐學”閉環鏈條,推動黨員教育從“有形覆蓋”向“有效提升”躍升。區級層面常態化“推門聽課”,從課程質量、師資水平等維度督導問效,倒逼培訓提質。各級黨委(黨組)采取學員論壇、分組研討等形式,多維度評價學員學習情況,并通過學員滿意度測評,動態調整培訓課程和遴選師資隊伍。
堅持長遠規劃與短期目標相結合,全面提升學用轉化融合度。培訓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推動發展,應堅持長期有規劃、年度有計劃、實施有方案、執行有規則,將規劃細化為計劃、實化為方案,以教育培訓的統籌推進,激勵黨員立足崗位、勇挑大梁,積極投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火熱實踐。一是融入年度計劃。將開展黨員基本培訓質效納入年度黨的建設考核指標體系,納入黨委(黨組)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制定《貫徹落實黨員教育培訓規劃任務分解》《黨校基本培訓方案》《黨員、干部、公務員、人才年度專題培訓計劃》,部署6個方面18條重點任務措施,逐項明確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限,提出覆蓋目標、量化標準要求,壓緊壓實各級黨委(黨組)主體責任。二是融入中心大局。緊盯發展需求、攻堅重點、改革難題,緊跟重特大項目攻堅、縣域經濟發展、縣中振興等中心工作,緊扣黨員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要求,開展工業經濟、招商引資等主題培訓,牽線一批企業與駐淮專業院校合作開設“定制班”,定期選派黨員干部赴經濟發達地區、行業頭部企業培優鍛煉、跟崗實踐,進行定向培養。三是融入日常經常。深化學習教育好經驗、好做法,采取“主課堂+分課堂”、線上線下相融合、直播錄播相結合等方式,常態化開展一貫到底、直達基層的教育培訓。搭建鄉村振興、“溫暖治理”等4個實訓平臺,開展“跨越趕超鋒行有我”主題實踐,幫助廣大黨員成為聯系服務群眾、防范化解風險、推動社會發展的行家里手。
(淮安市淮安區委書記 顏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