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鮮香的炒澆面、軟糯可口的糕團、驚險刺激的槳板……”最近,常熟再次豐富人才服務內容,推出價值600元的“秋招季人才大禮包”,涵蓋餐飲美食、休閑旅游、戶外運動等7重好禮。來常的青年人在求職面試的同時,可以免費體驗常熟特色,全方位感受“江南福地”招才引智的拳拳誠意。
加碼人才政策,常熟今年動作不斷。
發布“人才房票”政策,拿出“一個小目標”幫助人才實現“安居大目標”;推出“常來滬往”人才高鐵通勤補貼,單程最低只需5元,便可以乘坐往來于常熟、上海之間相關高鐵車次;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產才融合 推動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的若干措施》,對入選頂尖人才計劃的給予最高1億元支持……常熟對人才的熾熱渴求,一方面是對過往人才工作路徑的執著延續,另一方面是嘗到人才紅利后,進一步推動城市發展、提升競爭力的主動選擇。
“用一個詞概括就是年輕!”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前不久回到家鄉常熟,對常熟又有了新感受,人才更年輕,項目更年輕,城市也更顯年輕態。事實也正是如此。今年6月,《激活城市年輕力——江蘇青年發展型城市研究報告》發布,常熟青年常住人口占比27.22%,在全省青年最集聚的縣域城市中排名第二位。
當前,常熟全市人才總量達47萬人,高層次人才總量4.5萬人,工程技術人才24.4萬人,涌現出英華特、正力新能、英特模、聚復科技等一批行業細分領域龍頭企業。
各類人才集聚,不僅為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更在不斷積蓄力量,推動城市向更高層次科技創新邁進。
江蘇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常熟市第17批科技鎮長團團長張華認為,科技創新是一個漸進積累、蓄勢發力的過程,需要持續探索、長周期投入,甚至不停試錯,因此要為廣大人才營造安心科研的良好環境,讓人才定下心來,潛心創新創業。
當前,常熟正致力于構建全方位人才服務生態,不僅做人才之所需,更想人才之未想,為天下英才搭建“更懂你”的安居場景和科創空間。
經過多年的產業積淀,常熟已形成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紡織服裝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去年地區生產總值(GDP)達3079.1億元、增長6.2%,成為全國第五個GDP破3000億元的縣級市。這一數據背后是超1.5萬家工業企業完成6000多億元的工業總產值。良好的產業基礎成為常熟構建“人工智能+”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強大魄力,也成為人才發展的廣闊“舞臺”。
來到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常熟分訓練場,訓練師雙手各握一只像游戲手柄的操控設備,“手把手”教機器人整理桌面。當訓練師按下按鍵,機器人便同步人的動作。右手下移,夾起一個一次性碗,慢慢橫移到餐盤上方,輕放到另一個碗上。跟著訓練師的動作,機器人將桌面上四個一次性碗,拿到餐盤上,并摞成兩摞。
“每完成一次任務,后臺就會留存一條數據。即便是這樣的簡單任務,每天要訓練三四百次,直至數據量超千條后,才算基本完成任務訓練。”常熟分訓練場工作人員周谷城說,常熟產業基礎扎實,特別是在紡織服裝和汽車制造業中有豐富的機器人使用場景。機器人在“走進廠房”前,通過在真實場景下的系統化訓練,能夠極大提高任務適應能力。
今年,常熟發投公司還聯合各板塊發起設立總規模3億元的“常創人才基金二期”,重點聚焦人工智能等賽道,投早投小投科創,加大對青年人才創業的支持,推動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
對于白澤匯智(蘇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蘇靖軒來說,今年是個“豐收年”,項目落在常熟,還入選“昆承英才”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這家企業屬于低空經濟產業領域,“選擇常熟,就是看中這里扎實的制造業基礎、優越的空域條件,這都是項目未來發展的強助力。”蘇靖軒說。
事業上有保障,生活上有支撐。早上8點,蘇州數暢創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哲炫走進常熟大科園的辦公室,這里距他的住處不過五分鐘車程。數月前,他還要每天在高速上忍受動輒一兩個小時的擁堵。
這個變化得益于“人才房票”。“常熟房價遠低于京滬,環境宜居,生活成本友好。對于有志于技術創新的人才,這里提供了體面生活與事業發展的雙重可能。”宋哲炫坦言,往返滬常的奔波辛勞,曾讓他舉棋不定。“人才房票”政策發布后,他果斷在常熟安家。
此外,常熟已建成人才公寓超1萬套,同時打造“常易居”人才安居平臺,推動各人才公寓推出多樣化租金優惠活動。“得知我是應屆生,公寓管家說租金可以在基礎優惠上疊加折扣,入住后還有抵扣優惠券。”民用無人機訓練中心學員周錦陳畢業后,立志成為一名中型多旋翼超視距飛手,當了解到常熟依托蘇州工學院設立了民用無人機訓練中心,為低空經濟產業培育專業人才,他便慕名而來。租金的優惠減輕了生活負擔,讓他能在常熟安心培訓。
城市更友好,人才更有為。常熟始終認為,建設人才友好型城市,實現人才與城市“雙向奔赴”,讓人才與城市共同成長共創未來,必將成為未來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識。
7月23日,湖南大學大三學生王旭從老家安徽趕來常熟,一出站便看到來接站的同學田嘉宇。走出車站,王旭來到附近的“青年驛站”辦理入住,同時還領取了一份“青年大禮包”。這份禮包里有文旅線路指南、城市商圈地圖、旅游年卡,以及網紅小店消費券、青年人才政策解讀和反饋問卷等。
“這次和田嘉宇的見面是應他這位常熟‘校園引才大使’的邀請。”王旭笑著說,此前僅僅通過網絡對常熟有些許了解。青年驛站免費住、特色美食隨心嘗、各類景點自由行……在常熟的幾天,王旭花錢不多,卻體驗了“深度游”。這里深厚的人文底蘊、先進的城市建設、興旺的發展態勢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這個暑假,來常熟體驗的年輕人還有很多,他們基本上都有同一個感受,常熟“人才友好”的氛圍,一定可以讓更多青年人才大有可為。
(李仲勛 韓雷)